断奶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、饲粮、环境、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,发生腹泻为常见,它不仅影响到仔猪的生长,而且极易造成死亡,即使是耐过的仔猪,也会造成发育不良,甚至形成僵猪,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。如何避免这种损失?来了解一下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吧。
断奶后仔猪腹泻的原因:
仔猪断奶后,离开母猪,不再吃母乳,由于环境发生变化,从而产生烦躁不安,到处寻找母猪,食欲减退。因过度饥饿后猛吃饲料,加重胃肠的负担,导致消化机能紊乱,而引起腹泻。
1、断奶腹泻发生规律:
断奶后5-10日发生多,健壮猪多发,受应激大(如寒冷、秩序靠后等)的仔猪严重。
2、断奶腹泻原理:
(1)断奶本身是一个大应激,由于失去母猪,导致有仔猪植物性神经紊乱,体液丢失倾向。
(2)由于拒食之后大量采食,小肠后段和大肠内积存不能消化的食糜,渗透压过高。
(3)由于小肠后段和大肠内积存不能消化的食糜,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环境,大量的细菌产生毒素刺激肠壁细胞分泌体液。
(4)由于血液的渗透压与肠内相比过低,水分向肠内流,导致腹泻。
(5)仔猪从母乳突然间过渡到饲料,胃肠没有适应,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。
解决方案
1、“三不变三渐变”两个原则把握牢:
为减少断奶应激,要牢牢把握“三不变、三渐变”原则。“三不变”指断奶初期,原圈管理不变,原料喂养不变,原定制度不变;“三渐变”指断奶以后,饲料配比渐变,生活环境渐变,饲养制度渐变。
(1)早期补料,锻炼仔猪采食行为,促进胃肠发育。可在生后5-7天开始诱食,让仔猪尽早学会采食。
(2)逐步断乳,慢慢适应。要做到“两减一增”:逐步减少母仔在一起的时间,逐步减少哺乳次数,同时增加补料次数。
(3)移母留仔,让仔猪熟悉环境。要移出母猪,让仔猪留在原圈饲养3-7天,然后再转圈饲养。
在仔猪断奶前3~5天适当减少哺乳母猪喂料量(15%~20%),通过减少母猪喂料量来有意控制和减少母乳量,让仔猪有饥饿感,促使仔猪多吃料。原圈断奶留养根据仔猪生长发育规律,一般在4~5周龄,体重6.5~7.5kg断奶比较安全。
2、适宜温度卫生好,两条措施不可少:
早期断乳仔猪体温调节机能还很不完善,对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,3-4周龄时应达到25℃-27℃为宜,温度稍低,就可能受寒引发腹泻。早期断乳仔猪适应的相对湿度为60%~70%,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,都不利于健康。
环境卫生做的不到位易引起仔猪腹泻,故猪舍地面要定期清扫,舍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处理,防止仔猪采食不洁的饲料,防止饮用污水或尿液。及时清理母猪食槽、水槽,不要随便将饲料撒在不洁的地面上让仔猪自由采食。
3、少喂勤添用疫苗,两条主线都重要:
断奶后3~5天内应限食,第一天为正常采食量的1/3,第二天为1/2,第三至六天为3/4,即喂7~8成饱为宜,实行少喂多餐(一昼夜喂6~8次),6天后根据仔猪消化功能情况增加喂量,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。
断乳后维持“两不变”,即原饲料(哺乳仔猪料)、原圈(将母猪赶走,留下仔猪)。断奶前三天至一周内,给猪群免疫猪瘟弱毒疫苗,防止传染性疾病因子侵袭,而引发腹泻。
断奶仔猪的保育尤为重要,这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,断奶仔猪的存活率越高,猪场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越高。减少断奶仔猪的腹泻就是其中为重要的一步,良好的生存环境、优良的技术管理,不仅会增加断奶仔猪的体重,也会减少僵猪、死猪的发生。
口服泻立停针对仔猪腹泻

仔猪严重腹泻
只需一次何必再二再三
使用效果:
40分钟--50分钟就能起效果,一天一次,一般1次就,严重2次。对病毒性、细菌性腹泻都有很好的快果,尤其对黄白痢。
功能主治:
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、白痢,流行性腹泻,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等。
适应症:
腹泻,呈黄绿色、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,有呕吐症状,脱水消瘦,精神沉郁、被毛粗乱,少吃或不吃。
【产品优势】
1、纯中药制剂不含任何西药成份,无药残,适用于各类规模化养殖场。
2、采用低温萃取工艺从原料中提纯,并经一系列复杂工艺过程浓缩制成液体制剂,药效迅猛,克服传统中药起效较慢的缺点。
3、本品各活性成份具有强大的抗菌、抗病毒活性,可阻止病毒对肠黏膜的吸附和穿入,快速、止泻,恢复采食,从根本上解决肠道难题。
4、鸭嘴式设计,使用方便,用药量准确。
【功能作用】
清热解毒、涩肠止痢、收敛止泻、化湿止痢。
本品是防治大肠杆菌病及多种病菌引起的肠炎、腹泻等肠道疾病的药;
1、适用于仔猪拉黄色、黄白色水样或糊状粪便,味腥臭,呕吐、严重脱水等症,
2、副伤寒、仔猪水肿病引起的拉稀、脸部、眼睑、结膜、颈部及腹部皮下出现水肿,呼吸困难,肌肉震颤,不时抽搐,四肢划动作游泳状等症。
【用法用量】
1—5日龄仔猪按压鸭嘴3次口服;5日龄以后连续按压鸭嘴4-5次口服,重症适当加量或遵医嘱。